一起来聊聊抑郁症
2017/4/12 9:45:30 来源: 编辑:
它,一种潜伏在角落里的隐形杀手,悄无声息的吞噬世人的情感。它,一场来自心灵的重感冒,肆无忌惮的剥夺你往日的活力。它犹如一只摄魂怪,幸福瞬间消失殆尽,绝望随之席卷而来。它就是被称为“蓝色隐忧”的——抑郁症!
14年前哥哥的离去,不久前男星乔任梁因抑郁症而自杀引爆了广大人民对抑郁症的关注!各种的抑郁症文章、问题、测试以及旧闻遍布了整个朋友圈!
当你最近情绪低落、烦心事特别多时,你是否觉得自己也得了抑郁症?身边的朋友平时活泼开朗,你是否就觉得他们没有患抑郁症的可能呢?
自1950年以来,每年“世界卫生日”都会选定一个主题,2017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定为“一起来聊聊抑郁症”。
国家卫生计生委将今年“世界卫生日”中国的主题定为“共同面对抑郁,共促心理健康”。
抑郁症患者
桌上有一杯水
我好渴
但却伸不出手
别人以为我懒
我有意志,也有力气
但我病了
这是一种意志控制不了力气的病
因此我整个生命失去了活力。
日益壮大的抑郁症大军
民间历来有“抑郁猛于虎”的传说,从耀眼明星到官员政客,从空难飞官到作家翻译,无不深受其害。其实抑郁症自古就有,历史上对它的认识曾在罪恶和神圣、耻辱与时尚间徘徊。直到现代,撕破了愚昧的面纱,抑郁症走进科学范畴。据统计,全球现有3.5亿抑郁症患者,每年因抑郁症自杀的高达100万人。而我国抑郁症患者约4000万,意味着每35人中就有一人饱受折磨。且我国抑郁症正呈现低龄化趋势,人数还将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抑郁症真的只是一种矫情吗?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喜欢把自己得了“某某症”挂在嘴边,其实更多时候他们并不是真的生病,而只是开了一个玩笑。不想工作就大呼自己有“拖延症”,花大量时间“逛”淘宝就解释说自己有“选择恐惧症”,看了几部悲情电影哭得稀里哗啦就说自己得了“抑郁症”。
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被看作是对这种玩笑的回应:“你的抑郁症是矫情、你的拖延症是懒、你的强迫症是闲得蛋疼、你的失眠是根本不困、你的选择恐惧症是因为穷”。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任何言论都会造成低落
如果仅仅是把这段话当作玩笑来看,确实可以一笑了之,甚至可以认为这段话说得挺有道理,一针见血。但是这段话对于真正患病的患者来说却是不公平的,是一种隔岸观火而不解其身临其境之痛苦的言论。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尤其如此。
有人觉得抑郁症没什么大不了
有一种人把抑郁症看得太轻:认为抑郁症仅仅是不开心,想开点就好了,甚至有人指责陷入抑郁的人“这种小事有什么好哭的”。
事实上,抑郁症是一种很有杀伤力的疾病,它不是对生活的轨迹上既有的伤心、痛苦和悲哀的简单回应,而是一种缺失和无力感——没有效果,没有感受,没有回应,没有兴趣。
抑郁症就像心得了感冒
另一种人过度妖魔化了抑郁症:认为抑郁症是极少数人才会得的精神病,自己心理很健康,不可能得抑郁症。
事实上,抑郁症跟感冒发烧一样,它是一种任何人都有可能得的病,所以有人称抑郁症为“心灵的感冒”。
大家对抑郁症并不了解
看到这些言论,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大家总是把抑郁症挂在嘴边,但是这个社会对抑郁症真正的了解却太少了。
抑郁症是生无可恋的无力感
抑郁症并不仅仅是某一天心情不好,不会因为睡了一觉就简简单单地过去。
抑郁症不是矫情,它是一种情绪障碍,它会影响人的思维清晰度,削弱人行动的意志,改变人内部的生理机能(如睡眠和饮食),使人受困于精神的折磨,感到自己无能。
用通俗的话来讲,抑郁症就是一种生无可恋的无力感。而这种无力感,正时时刻刻吞噬着患者的身体和心灵。
抑郁症是一种会复发的病,得治
很多容易情绪低落的人会问:我经常不开心,是得了抑郁症吗?得了抑郁症怎么办呢?
其实我们可以根据抑郁症的症状简单自评一下:
有关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9条:
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只要同时满足心境低落和以上任意4种症状,并且症状发作持续两周以上,即可能被诊断为抑郁症(自评标准仅供参考,具体诊断请到专业医院)。
01抑郁症患者自我评价过低
有些抑郁症很容易被识别出来。但有些却很难被识别,但抑郁症患者会有一个通病就是常常感受不到自我价值,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是不应该存在的个体。
02抑郁症极易复发
抑郁症是一种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而且极易复发的心理疾病。
正是因为抑郁症的种种特性,有很多病患不懂得及时寻求治疗,或者不知道应该寻求何种治疗,这往往成为很多悲剧的开端。 所以,让大众了解抑郁症的症状以及可获得治疗的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心理学家乌尔苏拉·努贝尔在《不要恐惧抑郁症》一书中指出: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仍然使他们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而把他们的病痛留给自己,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这似乎解释了,很多人如果不是自杀没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郁症。
03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抑郁症?
在世界各地的研究表明,基于正念的认知疗法(MBCT)可以将抑郁症复发的风险减半,而且效果与抗抑郁药相当。
04所谓的正念认知疗法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正念是什么?
“正念”(Mindfulness)一词来自于佛教,指的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来觉察,即有意识地觉察(On Purpose)、活在当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断(Non-judgementally)”
正念的训练方式非常简单: 以正念观呼吸为例,我们只需要“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呼吸时,鼻子、胸部、腹部的感觉,如果注意力跑到了其他事物上,只需要再次把注意力带回到呼吸的身体感受上即可。不用批评自己,也不用去判断感觉是好是坏”。
以吃葡萄干为例
正念是觉知当下
如果在吃葡萄干时保持正念,那么我们能主动感觉到吃的过程,并且清楚地体会吃葡萄干时的感受,一旦走神了,我们也能够马上意识到并有意识地把注意力带回吃葡萄干的过程。
如果我们没有在吃葡萄干时保持正念,表面上看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实际上我们的脑子里可能正想着其他事情,也许我们还在吃葡萄干的同时看电视、刷朋友圈或者看书!这样我们既没有在用心吃,也只能隐约感觉到味觉的反应,而对心念和情感知之甚少。
抑郁症的正念认知疗法正是利用正念训练,帮助抑郁症患者提升觉察力的一种简单却有效的方法。
可以教会患者觉知到自己处在何种心理“档位”之中,并教他们掌握从这种抑郁和消极的心理模式中脱离出来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