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达斯冰激凌、提拉米苏蛋糕
说起各式甜点时你是否已口水不止?
先别忙打开手机搜索周围的甜品店
因为小编知道
你耳边很快会响起另一个声音:
小心年纪轻轻,便得了甩不掉的
糖尿病
↓↓↓
有没有人告诉过你:
糖尿病是吃糖多导致的,
如果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治疗,那说明已经病入膏肓了,
……
究竟真相如何,还听小编娓娓道来
谣言1:吃糖导致糖尿病
糖尿,是血液中的糖含量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导致的。
因为糖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机体暂时用不到的糖并不会随着尿液排出,而是会被身体储存起来。
当血液中糖的浓度大于180mg/dl时,由于每分钟流经肾小管的糖分过多,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这个重吸收能力的临界值,叫做肾糖阈),那些无法被重吸收的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形成糖尿。
糖尿病病人之所以尿中含糖,并不是因为糖吃的过多,而是因为机体无法利用摄入的糖,也不能把糖存储起来,而是任其随着血液来到肾脏。
这时,血液中的糖比正常人的含量大得多,很容易就超过了肾糖阈,造成糖尿。
综上所述,得了糖尿病,究其原因,是因为身体无法利用或储存摄入的糖,并不是说吃糖多了就一定会得。
糖尿病的发生,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机体无法有效利用糖分导致的。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是胰岛素出了问题。
胰岛素的问题有两种,一种是分泌不足,一种是作用不足。
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被称为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内产生了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由于这些抗体的存在,胰岛B细胞受到损害,不能有效地分泌胰岛素。
而2型糖尿病,则是因为周围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即使分泌,也无法起到作用。
谣言2:糖尿病一点甜的都不能吃?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糖尿病病人饮食的原则是能量出入平衡,即便吃了甜食,只要增加运动量就可以把多余的糖代谢掉。
不过,糖尿病患者要尽量少吃甜食,因为这些甜食里面的糖是单糖,容易被吸收,升高血糖的速度较快。
同时,小编也要提醒大家,没有得糖尿病的人也要注意每日糖份的摄入量,避免给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谣言3: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由于糖尿病患者不可以随意吃精制糖(如白糖、蔗糖、砂糖、糖块等),会引起血糖的迅速升高,加重病情。
于是,市场上的无糖食品和低糖食品便应运而生。
所谓的无糖食品,它只是不含精制糖,而用其他甜味剂来代替,这个“无糖”并不是没有糖。
其实,无糖食品主要卖点就是“升糖慢、热量低”,然而无糖食品大多是以谷薯类(如米、面)和大量油脂为主料的糕点,本身含有很高的热量,也一样会升高血糖,大量食用还会引起肥胖和血脂紊乱等问题。 所以,对无糖食品也要合理地控制摄入量,不能大意。
综上所述:无糖食品并非真的无糖,还是要控制摄入量。
说了这么多,如何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轻松避开糖尿病?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很多,除了基因的易感性,肥胖、吸烟、情绪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
遗传方面的影响我们还无能为力,所能做到的是良好的生活方式。
戒烟、养成规律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适当的运动对于预防糖尿病都很重要。
另外,对于非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体重,因为过度堆积的脂肪容易引发胰岛素抵抗,造成胰岛素无法发挥作用,引发2型糖尿病。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改善不良生活习惯,血糖的控制也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
所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掉不好的生活习惯,学会舒缓压力,控制体重、定期做健康检查等都可以让自己,远离糖尿病。
身体健康,是高品质人生的标志。世博高新医院愿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知名专家介绍
内分泌知名专家---侯为开主任
山东齐鲁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山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糖尿病学会微血管病组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在全球首次提出了高血糖预适应机制假说, 发明了糖尿病饮食量计算器和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量表。
专业特长:致力于糖尿病及并发症和肥胖的临床防治及研究工作,善于诊治内分泌专业疑难杂症,曾获医院疑难危重病例抢救奖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