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众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知名专家在世博高新医院坐诊。包括消化、心血管等科,有相关疾病患者可抓紧时间到世博高新医院,请专家诊治。世博高新医院作为山东大学高等医学临床研究基地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医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齐鲁医院每周都会派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在世博高新医院坐诊,让淄博患者足不出享受先进医疗服务,而且这些知名专家在淄博坐诊期间挂号费全免。
5月6日(周六)
张鹏飞教授,医学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超声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浅表器官与血管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组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各类心血管疾病尤其冠心病、心肌病和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性诊治,包括冠状动脉造影、血管内光学干涉断层显像检查、血管内超声检查、支架置入术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以及心导管术。先后负责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2部。
消化科 5月2日-5月5日
李文捷副教授,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2年7月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在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即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科工作至今。于2003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研修消化超声内镜诊疗技术,并于2006年-2007年赴美国哈特福德医院学习消化道粘膜下病变,胰腺疾病,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等。回国后率先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对纵膈、胰腺疾病的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晚期肿瘤疼痛的神经阻断治疗。基础理论扎实、技术全面,精通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致力于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心病”让高血压提前找上门
核心提示:人一旦有了“心病”就要尽快调节情绪,远离焦虑,否则很容易被高血压找上门。现代医学表明,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自己没有办法调整,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缓解情绪、放松压力的方法。
高血压已成为目前影响大众健康的常见慢性病,这种慢性病需要患者像个药瓶子一样每天服药,若没有长期规律服药还会引发心脑并发症,甚至影响患者生命。高血压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巨大影响,在精神上也给患者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远离“心病”,才能远离高血压。
现代医学表明,高血压病作为一种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对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有一定的影响。许多资料表明,处于噪声条件下的人患高血压病者较多;丧偶、离婚、失去亲人或独居等生活关系的突然变化对高血压病有一定的影响;不良的社会体验,不良的行为活动方式,可增加突发性高血压病的危险;持续紧张、焦虑、恐惧、愤怒、敌视等均可引起高血压病。下面三种不良“心病”尤为要警惕。
高压职业环境的慢性刺激
职业与环境是每个人必然要经历的,很多朋友是因为长期处于一个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或工作环境,这无论是对视觉、听觉形成慢性刺激的环境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此外,对于一些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紧张而体力活动较少的职业,也很容易会导致血压升高。例如设计师、媒体工作者、IT从业人员这些都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负面个体特征易推波助澜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体特性,如果经常出现有负面的个体特征,则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信号。个体特征也是诱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相关的研究表明,与高血压有关的人格特质包括:高度敏感性、脱离实际、顺从、受抑制的愤怒和敌意、表露的愤怒、情绪的压抑、自由漂泊、恐怖、焦虑、抑郁、强迫性冲动行为、各种形式的神经质、不稳定性、易变性。
感情生活出问题引发高压
感情生活包括了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如果一个人处于温馨幸福的婚姻状态,那么高血压的发生概率会很小。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寡妇和鳏夫的血压高于配偶健在者,对此的解释很多,也许在丧偶前已有高血压。有一个阳性的结果是在研究前十年内离婚者的血压要高于未离婚者。
所以,人一旦有了“心病”就要尽快调节情绪,远离焦虑。如果自己没有办法调整,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缓解情绪、放松压力的方法。因为高血压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高血压比你想象的严重
高血压在国外又被叫做“silent killer”,意思就是“安静的杀手。”高血压看起来貌似默默无闻,但如果得不到控制,会引起冠心病、肾衰竭,还会导致脑卒中,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所以患上高血压,一定要按时吃药。很多朋友觉得自己高血压不严重,有的时候忘了吃药就不吃了,以至于经常吃几天停几天。
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颗“定时炸弹”,当你忽然间情绪激动时,很有可能血压突然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破裂或中风。
测血压,很多人都做错了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管理是基于客观可靠的血压值进行的,只有规范的血压测量才能得出客观的血压值。高血压患者在选择血压计的时候应该根据自己的体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血压计。
比如体型偏胖的患者,如使用过小、过短袖带,测得的血压往往比真实值偏高。因此,上臂粗或肱二头肌发达者,需更长更宽的袖带来压迫肱动脉,以免血压数值产生偏差。
另外,对于血压未达标者建议: 每天早晚各测量血压1次,每次测量3遍;测量时患者应该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每遍间隔1分钟,取后两遍血压的平均值。对于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仍需要每周测量一次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用药,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高血压什么时间最危险?清晨
在所有类型的高血压中,清晨高血压常常被忽视,但它的危害却并不小。不少高血压患者认为,每天白天测一次血压就可以了,其实不然。白天的一次测量往往不能反映真实的血压水平,也发现不了清晨高血压的征兆。
所以很多高血压病人自以为血压控制得不错,殊不知,清晨高血压这座“火山”就隐藏在身边,一不小心就会“喷发”。
清晨血压的定义可以是下列的任一个:
清晨醒后 1 小时内、服药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压测量结果;动态血压记录的起床后 2 小时的血压;早晨 6:00~10:00 间的血压。
若家庭清晨血压 ≥135/85 mmHg 和(或)诊室血压 ≥140 mmHg,即为清晨高血压。
清晨血压升高可对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等产生严重损害。清晨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首要危险因素,亚洲人群控制清晨血压更为重要。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有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清晨时段。清晨高血压也是卒中最强的独立危险因素,该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
所以卒中患者或卒中高危人群尤其要平稳控制清晨血压。另外,清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对风险增加5倍,还可能加重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损伤。
空腹血糖“PK”餐后血糖,孰轻孰重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是糖尿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重要指标,狮虎相争,谁更重要?
糖尿病患者到医院看病时,大都会主动要求化验一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往往被人们所忽略。
其实,餐后血糖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空腹血糖,两者只能相互补充而不能相互替代,只有这样,才能显著减少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进而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概念及意义
1、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饮水除外)8~12小时以上,于次日清晨早餐前所测的血糖。由于空腹血糖受进食、应激等偶然因素的影响甚微,因此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基础胰岛素的分泌水平。如果是用药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还可以反映患者头天晚上的用药量是否合适。
2、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是指,从进餐后血糖开始上升算起,一直到血糖回落至餐前空腹水平这一段时间的血糖。临床通常用“餐后2小时血糖”来代表餐后血糖。
正常人进餐后0.5~1小时,血糖可达到高峰,2小时后回落到接近进餐前水平,血糖升幅很少超过2.2~3.3 mmol/L。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饮食的质与量、胃肠道吸收功能、运动因素、餐前用药情况及自身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是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等。
两者均为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两个重要指标,空腹血糖≥7.0 mmol/L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均可诊断糖尿病。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尚能满足空腹状态下糖代谢的需要,因此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进餐以后,由于患者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不足,不能分泌足够多的胰岛素,从而导致餐后血糖升高。因此,如果仅凭“空腹血糖”诊断糖尿病,将会使一些早期糖尿病患者被漏诊。
两者均为监测病情的重要指标
许多患者往往只测空腹血糖,而不太注重查餐后血糖,总认为空腹血糖控制好了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一天当中,人的血糖是在不停波动和变化的,空腹血糖控制的好并不能说明餐后血糖也控制的好,所以,血糖监测应该全天候。
如果只测空腹血糖,不测餐后血糖,很难掌握患者全天血糖变化的全貌,也无法了解治疗是否到位,选用的药物是否合理。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更强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
两者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贡献”有别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国际公认的评价糖尿病控制好坏的金标准,而HbA1c同时受空腹及餐后血糖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HbA1c为7.3%~8.4%时,空腹和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体相当,各占50%;当HbA1c>8.5%时,空腹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于餐后血糖,而且随着HbA1c的升高,空腹血糖对HbA1c的影响也会增大;当HbA1c<7.3%时,餐后血糖对总体血糖的贡献大于基础血糖,换言之,这时血糖的升高主要取决于餐后血糖。
另外,研究证明,餐后血糖升高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将更有利于HbA1c控制达标,使血管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更好的保护,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病死率。
两者的关系:水涨船高,水落船低
一天当中,机体大约有1/3的时间处于空腹状态,其余2/3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餐后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并随空腹血糖的变化而变化,餐后血糖是在空腹血糖基础上的“水涨船高”。
如果能先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水平,餐后血糖就比较容易控制;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很高,餐后血糖达标就比较困难。只有将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控制好了,才有望使HbA1c控制达标(<6.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监测与控制都很重要,皆不可忽视。只有降低总体血糖水平,才能大大减少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从而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专家点评: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重要性难分伯仲。在糖尿病治疗中,既要控制空腹血糖,又要控制餐后血糖。只有把两者都控制好了,才能实现血糖的全面达标,从而大大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