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高新医院提醒:拇外翻需精准治疗
旅游、跳广场舞、上老年大学……如今老年人的生活是越来越丰富了,然而今年62岁的市民李女士看到其他同龄人多姿多彩的生活,却只有眼馋的份了,因为她患有严重的拇外翻,不仅影响脚部美观,走路也十分不方便。直到今年3月份,她在世博高新医院骨科临床医学中心接受了拇外翻矫形术,才摆脱了困扰她多年的疼痛。
62岁老太拇外翻多年行走难
李女士年轻时喜欢穿高跟鞋,因此多年以前双脚拇指就慢慢凸出了“大疙瘩”。年轻时她并没有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双脚越来越“不给力”,甚至已经发展到足部严重变形,以致难以买到合适的鞋,平时只要走一会儿路,脚上的“大疙瘩”和脚底板就疼,更别提旅游和锻炼了。无奈之下,李女士来到世博高新医院骨科就诊,经诊断,她患上了重度拇外翻,需要经过手术治疗才能祛除病痛。
世博高新医院骨科临床中心主任徐兴臣告诉记者,拇外翻俗称“大脚骨”,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同时也是不容忽视的足部疾病。它不仅直接影响脚部美观,还会伴随疼痛,影响正常行走。据统计,在拇外翻的患者当中,绝大多数是女性,与男性患者的比例高达6-9∶1,这与女性常穿尖头高跟鞋有很大关系,现代城市中就有很多女性患拇外翻,老师、售货员、空姐等需要久站的女性更是高发人群,而中老年女性又是拇外翻的“重灾区”。
拇外翻手术须“量脚定制”
拇外翻常在双脚对称出现,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脚部畸形和疼痛。刚开始的时候并不一定会痛,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成的拇囊炎加重、籽骨受累或关节出现退变性炎症时,拇趾内侧、足底才会感到疼痛。当拇趾内侧关节处肿大疼痛,拇趾偏向外侧时,病变就可能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此时,必须手术才能解决痛苦。而目前流行的治疗拇外翻的手术方法就有200到300种,如何选择适合李女士的方法,精准治愈拇外翻成了摆在徐兴臣面前的难题。
在对李女士的脚部进行负重位X线测量后,徐兴臣精确计算出这例拇外翻矫形术在截骨时所需的角度,之后便为李女士安排了手术,手术过程虽不算复杂,主要包括关节融合和截骨。但是徐兴臣表示,这样的手术可是个精细活,因为在截骨时哪怕有1毫米的偏差,对手术效果都是巨大的,很容易引起并发症或造成手术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影响脚部功能与美观,真正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这对于手术医师的经验要求非常高,医生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目前李女士术后恢复顺利,已经可以下地行走。
遗传因素、穿鞋不当是拇外翻的“罪魁祸首”
徐兴臣向记者介绍,拇外翻形成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和穿鞋不当有关。首先是遗传因素,研究表明,大约一半以上的患者有遗传倾向,以母系遗传为主,尤其是女性比较容易得病。再加上女性足部韧性较男性弱,在同等遗传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拇外翻。而且韧带的柔韧性随年龄增长而减弱,这也是拇外翻多见于中年女性的原因。其次是后天因素所致,通常是由于长期穿鞋不当,比如生活中不少女性经常穿尖头鞋或高跟鞋,特别是有些爱美的女孩从十几岁起就开始穿高跟鞋,使拇指外翻的发病率出现年轻化趋势。此外,外伤、各种炎症等在拇外翻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预防拇外翻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一双合适的鞋,内部要有相对大的活动空间,让脚在鞋内不能有拘束感,尖头鞋或者夹脚的鞋要尽量少穿。在挑鞋子时,要选择符合自己脚形的,不要总穿相同高度的高跟鞋,以免脚部同一处经常受到挤压。市民一旦出现拇外翻的症状,除了更换宽松舒适支撑力好的鞋子减少对骨突的摩擦以外,还要选择专业的医院,做规范的手术治疗。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拇外翻矫形器和分趾器,但目前并没有研究证实它们具有矫正畸形的效果。不少拇外翻人群自行网购矫正器,希望能把拇趾“掰回来”,但事实上,拇外翻矫正器只能缓解症状,不能代替手术,而如果购买或使用不恰当,反而可能加剧疼痛的程度。拇外翻应当尽早治疗,否则等到畸形特别严重时,矫正起来也加大了难度。
心绞痛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提到冠心病,就会想到心绞痛!顾名思义,在大众看来,心绞痛就应该有痛感;心绞痛的疼痛部位一定在心脏的部位;含化硝酸甘油有效的疼痛就一定是心绞痛。事实果真如此吗?
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部和或其附近部位的不适感。典型的心绞痛主要表现为以发作性胸痛,疼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到症状缓解。
§ 诱因:劳动、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和寒冷等;
§ 部位:胸骨后和心前区常见,可放射到其他部位
§ 疼痛性质:压迫感、紧缩感、烧灼感
§ 发生时间:多于活动中发作,少数会在活动后;
§ 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较短,仅2-10分钟
§ 发作频率: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也可一天内多次;
§ 缓解方式:发作时被迫停下或含化硝酸甘油缓解。
心绞痛就一定会痛吗?
NO!有一患者走200多米或爬一层楼就感到胸闷,像胸口压了一块石头,休息2~3分钟左右就缓解。我告诉他,这是典型的心绞痛,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病人很疑惑的问,“我不痛啊,怎么会是心绞痛?”很明显是被心绞痛的“痛”字误导了!相当一部分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痛感。往往用“火辣辣的烧灼感”,“胸口压了块石头”或“胸口捆了绷带”的压迫感、紧缩感和胀闷感等词汇描述胸部的不适感。一定要注意,不要被心绞痛这个名字所迷惑,心绞痛不一定是心脏有绞痛感。
心绞痛就一定位于心前区吗?
NO! 典型心绞痛的发作时位于胸骨中上段之后,也可位于左侧心前区,范围约有手掌大小,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如果认定心绞痛只会发生在心脏所在的部位,那就大错特错了。心绞痛发作时,可以通过身体的内脏神经系统放射到其他部位,但一般不会放射到下肢。
· 向两侧放射到肩臂和手,误诊为肩周炎和颈椎病等;
· 向后放射到后背,误诊为胸椎、脊背部肌肉疾病等;
· 向上发射到颈、咽、下颌、面颊部和牙齿,误诊为咽炎、三叉神经痛、牙病和下颌关节疾病;
· 向下放射到上腹部,误诊为胃病、肝胆疾病。
临床中有病人,因反复牙痛就诊口腔科;还有病人,因反复上腹痛就诊消化科,最后经冠状动脉造影都确诊是冠心病、心绞痛。这两例病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疼痛在活动过程发作,稍事休息就可缓解。一定不要把心绞痛的疼痛错误地局限在心脏部位,牢记心绞痛“喜静不喜动”的特点更重要。
含硝酸甘油有效一定是心绞痛吗?
NO! 经常遇到病人会问“含上硝酸甘油过一会胸口就不痛了。这不就是冠心病吧!”仔细一问,多长时间就不痛了?答案不一,有的是2~3分钟,有的是10多分钟,还有半个小时……。真正的心绞痛含化硝酸甘油缓解疼痛一般在1~5分钟之间。如果超过10分钟才能缓解,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要么根本不是心肌缺血。例如,有些食道疾病比如食管痉挛也表现胸痛,服用硝酸甘油就可缓解胸痛感,但是食管疼痛较心绞痛更常放射到背部,一定要就诊心内科以及相关专业的医生指导诊治。
胸痛就一定是心绞痛吗?
NO!胸痛不仅可以来源于心脏,也可以由其他组织的病变引起。因为现在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有不少朋友有点胸痛样的感觉就怀疑是心绞痛,这也是不正确的认识。胸部的脏器以及上腹部的消化器官都可以引起胸痛,临床上有专门厚厚的一本专著论述胸痛的鉴别诊断,较为常见的有以下原因:
· 胸壁肌肉、肋骨或肋间神经以及骨关节疾病: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颈椎病、胸椎疾病、肩周炎等
· 呼吸系统疾病:过度通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病、自发性气胸、胸膜炎、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栓塞等;
· 消化系统疾病: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痉挛、食管裂孔疝、胃和十二指肠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急性胰腺炎等;
· 其他循环系统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心包炎、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等主动脉疾病;
· 神经或心理方面疾病:抑郁症、焦虑、心脏神经官能症。
引起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对临床医生也是极大的挑战。如果发生类似于心绞痛发作的胸痛,建议及早就诊专科医生。需要临床医生结合病史,以及疼痛的部位、放射方向、性质、诱发因素、持续时间、缓解因素、发生频率和伴发症状等多方面情况作出鉴别诊断,以免误诊误治。
心电图正常就能排除心绞痛吗?
NO! 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是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正常,就认为自己可以排除冠心病了。大约超过一半的心绞痛患者不发病时心电图是正常的,如果您做心电图检查时没有发作心绞痛,心电图很有可能是正常的;部分冠心病患者即使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也是正常的。所以即使您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如果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症状,也应进一步检查例如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心绞痛表现复杂多样,非常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早就诊心内科医生,做相应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不典型的心绞痛发作部位例如牙痛、下颌痛、咽喉痛和肩背疼痛也应考虑到心绞痛的可能性,在排除相应疾病后影响到心绞痛的可能性。
知名专家介绍
心内科知名专家---许荣廷教授
许荣廷,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急救医学专业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事内科临床40余年;擅长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微血管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心肌炎/心肌病、心功能不全、致命性心律失常、高血压急危症、各种休克、心搏骤停及急性中毒等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对于双心疾病、老年医学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的研究与中西医综合救治方面亦有较深的造诣。
从医40余年中,许教授先后主编了《临床冠心病学》、《冠心病中西医综合治疗》、《实用心肺脑复苏》、《内科常用数据手册》、《急救医学(高校教材)》和《内科学“部分章节”》;副主编《先天性心血管病介入治疗学》、《内分泌代谢急症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等医学著作计12部。在《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和《中国特色医药杂志》等国际/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论医学文96余篇。承担并完成达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如《生脉注射液+护心通用于CPCR的临床研究》、《葛根素十脉安定早期静滴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生脉注射液对心搏骤停患者复律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NF-κB表达的影响》等课题6项,其中3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二、三等奖。
许荣廷教授系中华医学会/中华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会员。先后兼任中国山东省医师协会急救医学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PMA山东省临床急病与中毒防治分会主任委员、全国中毒与救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危重症专家学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脏病急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华东地区危重病急救医学协作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山东预防医学会理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高级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山东省卫技高级职称晋升专家库和山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等社会兼职;并任《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国中毒与救治杂志》副主编、《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中华医学全科杂志》常务编委、《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2000年入编国家《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丛书。
专家坐诊时间:周四、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