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众多知名专家在世博高新医院坐诊。包括妇产科、消化科、心血管等科,有相关疾病患者可抓紧时间到世博高新医院,请齐鲁医院和北京专家诊治。
世博高新医院作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合作医院,与齐鲁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齐鲁医院每周都会派不同专业的知名专家在世博高新医院坐诊,让淄博患者足不出享受先进医疗服务.
妇产科
张数泉4.16(周一)
博士,副主任医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从事妇产科专业二十余年,具有丰富的妇产科临床经验,能熟练处理各种产科急重症,擅长多胎妊娠的诊断处理以及产科出血性手术操作。
崔宝霞4.17(周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妇科临床工作近20年,具有扎实的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掌握了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盆腔B超、LEEP等妇产科先进的诊疗技术,尤其擅长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主要研究方向:妇科肿瘤,瘢痕妊娠,宫颈病变。
罗霞4.18(周三)
医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围产医学。现为《现代妇产科进展》编委,《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和《山东医药》的审稿专家。常年工作在全省高危妊娠及疑难危重症集中的齐鲁医院产科病房及门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处理高危妊娠及各种产科疑难杂症,尤其在难产的处理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成功主持产科各种疑难危重症的抢救、并在齐鲁医院全院抢救成功病例评比中获奖(2014年获得一等奖)
张向丽4.19(周四)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医学遗传与优生学会委员、山东省医学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及省级卫生应急专家。 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在围生医学研究及高危妊娠的孕期、产期处理有极高水平,对难产的处理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与妊娠、分娩相关的各种疑难患者及各类产科手术。 率先在国内开展羊水中饱和卵磷脂测定预测胎儿肺成熟的研究及超声多普勒检测胎儿脑、脐动脉血流PI比值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研究。
陈丽君4.20(周五)
医学博士,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硕士生导师。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围产保健技术专家组成员,济南市围产保健技术专家组成员。擅长优生咨询,围产保健、产前诊断等方面的工作,对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处理有独到之处。从事妇产科工作20余年,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及精湛的手术技巧,多次获齐鲁医院危重病例抢救成功奖
董瑞英4.21(周六)
医学博士,擅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和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临床经验丰富,能熟练处理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对疑难病例亦有较强的分析与鉴别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熟悉国内外本专业学术动态,积极开展临床新项目,已熟练掌握宫腔镜、阴道镜的诊断及常用手术。
李允光4.23(周一)
医学博士,齐鲁产科专家。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科,熟练掌握产科疾病的诊疗及各种产科手术以及腹腔镜、宫腔镜等妇科手术。
马玉燕4.24(周二)
齐鲁医院产科副主任。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近30年,能处理各种产科疑难病症,对产科危、急、重症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优生咨询、妇产科感染性疾病诊疗、重复性流产的规范化诊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的诊疗。承担山东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理论授课及临床实践带教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完成省级课题4项, 获科技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著作6部。
方燕4.25(周三)
医学博士,2009年博士毕业工作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至今。担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妊高病学组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青年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临床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山东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新生儿窒息复苏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妇幼保健协会母胎医学委员会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编辑。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2项,发表SCI论文4篇,核心期刊文章数篇
王文霞4.27(周五)
1993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5年。2009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进修学习。专业特长: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妇科肿瘤的诊治及生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熟练掌握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及超声检查等与妇产科有关的诊断技术;熟练掌握妇产科各类手术。科研能力强,参与国家自然基金4项及省级、卫生厅课题2项。获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中华医学奖等多项奖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正式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4部。
毛洪鸾4.28(周六)
于200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7年取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工作至今。
从事妇产科专业工作多年,专业特长为妇科肿瘤、女性盆底疾病及内分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各类妇科微创手术如粘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输卵管梗阻、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良性疾病,宫颈病变、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疾病及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疾病的诊治。主持国家自然基金1项,省博士基金一项,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6项,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相关论文5篇。
消化科
韩炜4.16—4.18、4.23-4.25 (周一至周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法国神经胃肠动力学博士后。临床工作中努力钻研业务,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进展及先进技术,对内科,特别是消化专业的常见病,疑难病症和急症能够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各类临床操作,尤其擅长临床胃肠动力技术和超声内镜技术。2004年12月,荣获齐鲁医院临床技能标兵称号。科研工作致力于神经胃肠动力学领域。2002-2004年赴法国科学院神经胃肠动力实验室做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胃肠动力学专家Fioramonti教授,并和法国巴斯德实验室密切合作,参与由欧盟立项的LABDEL课题,主要解决国际上极为关注的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建立和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的微生态治疗问题。2005年7月,应邀参加第20届国际胃肠动力年会,并做大会发言,会上荣获青年奖励基金。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和山东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参编多部专业书籍。担任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教学工作承担山东大学医学院七年制学生和留学生内科学和诊断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效果优秀。精通英语并熟练运用英语直接进行学术交流、授课、阅读本专业期刊和撰写论文。
李学会4.19-4.20、4.26-4.27(周四至周五)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1993-1996在山东医科大学攻读消化内科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至今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消化内科工作,历任主治医师、住院总医师、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消化疑难杂症的诊治,获得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各种肝病、功能性胃肠病的诊治及胃肠疾病的内镜下治疗。山东省医学会肝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神经外科
傅继弟4.28 -4.29(周六-周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主任医师,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北京颅面创伤中心主任,世界神经外科协会会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曾任北京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医师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协会委员、《中华临床医师》,《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医学研究杂志》,《中国现代医生》编委。
擅长颅面创伤治疗,神经内镜微创治疗(垂体微腺瘤、脑膜瘤、脑脊液鼻漏、视神经损伤、脑室内及脑室旁囊肿、鞍区肿瘤)等。主持国家973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
(以上坐诊专家若有变动,以医院当天门诊安排坐诊专家为准。)
儿科陈桂兰从事儿科医疗工作近30年,多次参加国家级及省级儿科临床新进展学习班,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儿科呼吸道感染、喉炎、哮喘、肺炎、慢性咳嗽、心肌炎、腹泻、脑炎、紫癜、黄疸、肾炎、肾病、顽固性厌食、贫血、 佝偻病、再发性腹痛等疾病的诊治,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多篇及论著1部。
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来了,史上最全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自2008年5月法定报告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在百万例以上,给我国5岁及以下儿童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根据既往手足口病流行规律,自3月起,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步上升,进入春夏季流行季节。为全面、科学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防制知识,中国疾控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手足口病防控核心信息。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二、什么病原体会引起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2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三、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
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四、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五、手足口病主要在哪些国家和地区流行?
近二十年来手足口病主要在亚洲国家流行,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越南、韩国、泰国、柬埔寨等。我国是全球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死亡最多的国家。
六、什么时候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七、哪些人群容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八、同一名儿童会多次得手足口病吗?
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者会对感染过的肠道病毒血清型产生保护性抗体,因此,感染同一肠道病毒血清型而重复发病的几率较低。但因多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均可引起手足口病,且相互之间无交叉保护,因此同一儿童可能因感染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而多次发生手足口病。
九、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治疗或隔离时
注意哪些事项?
1.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2.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3.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十、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轻症手足口病患者和伴有无菌性脑膜炎患者可完全康复。伴有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并发症的重症患者可能会遗留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小脑功能障碍、神经发育迟缓、吞咽困难等后遗症,极少数危重患者救治不及时可能出现死亡。
十一、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3.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4.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5.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6.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7.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十二、有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EV71疫苗是由我国自主研发,是目前全球唯一上市可用的疫苗。针对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的疫苗尚在研发中。
十三、EV71疫苗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吗?
目前上市的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和EV71感染引起的其他疾病(如疱疹性咽峡炎),但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非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十四、EV71疫苗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
效果如何?
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对接种者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
十五、EV71疫苗安全吗?
根据疫苗临床试验结果,EV71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部分儿童接种疫苗后可出现一过性发热、局部红、肿胀、硬结、疼痛等,以轻度为主,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3天,可自行缓解。
十六、哪些人需要接种EV71疫苗?
EV71疫苗适龄儿童为6月龄-5岁儿童,鼓励在12 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对于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多数已通过自然感染获得免疫,一般不再推荐接种EV71疫苗。
十七、接种EV71疫苗后还可能得手足口病吗?
儿童接种EV71疫苗后,再得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几率很低,但仍有可能出现因感染非EV71的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而患手足口病。
十八、得过手足口病的适龄儿童
是否需要接种EV71疫苗?
如既往手足口病是由EV71引起的,无需再接种EV71疫苗。如果所患手足口病是由其他肠道病毒血清型感染所致,或无病原学诊断结果,可以接种EV71疫苗。
十九、目前EV71疫苗免费接种吗?
现阶段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
二十、哪里可以接种EV71疫苗?
当地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建议具体咨询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十一、EV71疫苗接种程序?
基础免疫2剂次,间隔1个月。
二十二、EV71疫苗接种途径及剂量?
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次接种剂量为0.5ml。
二十三、EV71疫苗有何接种禁忌?
已知对EV71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不得接种。具体可咨询预防接种门诊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于网络
·
又到了恼人的过敏季,这里有一份“用药秘籍”
又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四月...
伴随着抽条的柳枝和初苞的花朵而来的,还有令人烦闷的过敏季...
有研究人员发现,1/3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发生过敏反应,1/5的人患有花粉症;1/5的学龄儿童受到哮喘的困扰;1/6的儿童得过与过敏反应有关的皮肤病,特别是湿疹。
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7.3%,近年来大气污染程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增高等因素,使得过敏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抗过敏药物的使用也呈增长的趋势。
但是抗过敏的药物你真的用对了吗?
过敏的主要症状
抗过敏药物的发展
1950年氯苯那敏(扑尔敏)上市,成为第一代抗过敏药物的代表,至今仍作为多种复方药物的抗过敏成分广泛使用。这一代药物有明显的镇静嗜睡作用,所以不能用于须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患者,比如司机。
1988年第二代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清醒抗过敏时代(第二代抗过敏药最先上市的为特非那定,该药已下市)。这一代药物虽然使用广泛,但仍可能导致心脏毒性,需慎用于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律不齐者)、肝功能不良者,同时应尽量避免与影响其代谢的药物同服。
1996年上市的非索非那定和2002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我们暂且称之为新二代抗组胺药物。它们经由第二代抗过敏药物改良,具备了不会导致心脏毒性、抗过敏效果更强、安全性更高、不导致嗜睡的特点。
使用抗过敏药物的注意事项
1.白天宜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晚饭后或睡前可应用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药物。对于慢性过敏性疾病,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应选用一些无嗜睡作用、其他副作用也相对较小的药物。
2.长期服用一种抗过敏药,尤其是服用时间超过一个月,可能会引起药效下降。对那些用药期间疗效逐渐减弱和疗效反应低于常人的患者,建议及时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最好不选用同类或与其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
3.一旦发现出现过敏的先兆,比如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等,常需马上服用抗过敏药物,以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抗过敏药物也是家庭常备药物之一,尤其对于过敏体质者,最好随身携带。
4.如果患者在应用抗过敏药物的过程中,疾病迁延不愈或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症状,如瘙痒、皮疹,甚至休克,应想到抗过敏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及时就医。
5.对于慢性、顽固性或病情较重的急性过敏性疾病,同时使用两种或几种抗过敏药(即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治疗效果。对于需要长期联合用药者,在病情稳定、症状控制后,不应立即停用所有药物,建议先停用一种药物,逐渐停用全部药物,这样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
特殊人群用药要注意
1.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目前没有绝对安全的抗过敏药物,妊娠期在权衡风险后可选择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两种药物均为妊娠B级),而非索非那定、氮卓斯汀和地氯雷他定不建议在孕期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氯苯那敏在哺乳期妇女可以酌情用药。
2. 老年人:因老年人容易发生摔倒事件,加上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排尿困难、便秘等疾病发生率高,建议老年患者首选二代抗组胺药。
3. 儿童:建议首选第二代抗组胺药中合适儿童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混悬剂等。使用时需注意年龄限制,多数第二代抗组胺药明书提示只能用于2岁及以上患者,西替利嗪滴剂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可以用于1-2岁幼儿。
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