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健康体检 早发现早治疗
2017/2/16 16:41:37 来源: 编辑:
过度劳累,是指一个人经常长时间工作,休息不好并处于一种紧张、压力较大的状态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焦虑等症状,并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反应的状态中,引发人体心脏、大脑、肺、肾等疾病,增加猝死发生的机率。
近几年,我们常听到不少因过度劳累而猝死的病例,如某IT企业员工因连续通宵工作而倒在工作台旁;某大学生在考试前夕通宵数日备考,考试结束后立即进行打蓝球等剧烈运动,导致猝死悲剧发生。在过度疲劳、情绪紧张、过量的体力和脑力活动引发的死亡事件中,心、脑血管疾病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心脏。
心脏猝死是指因心脏原因引起的短时间内突发意想不到的非创伤性死亡,通常从症状出现到死亡历时仅1小时。心脏猝死是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 1、美国每年大约有40-50万人死于心脏猝死。研究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在成年人中,猝死多见于35-70岁的男性,然而大量高危人群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的存在。
日常生活中,专家建议:1、首要因素是调整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适当休息放松,确保睡眠,使身体功能得以及时恢复,避免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态。
2、若已出现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早期症状,不要大意。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烦躁情绪难以控制;记忆力减退、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等。当身体出现这些情况,应积极调整作息时间,改善生活方式,并及时到医院诊疗。
3、定期体检: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明显,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非常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便于及早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心脏常规检查有心电图、心脏超声、冠状动脉CT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等,可检测心律、心脏结构是否存在异常,或心脏血管病变情况。
劳逸结合非常重要,若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不可大意,应及时就医。适当放松身心,也可以让工作和学习事半功倍。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发病率最高,死亡率最高,致残率最高,并发症最多的疾病。根据世界心脏联盟的统计,心血管病每年导致全球1750万人死亡,每3个死亡人数中就有1个是心血管病的原因。
心血管病也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卫生部曾经发布报告,近30年来,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远超过恶性肿瘤、传染病、呼吸及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自然灾害等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中国人所有死亡人数的34%,个别地区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比例高达50%。
心血管健康与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少蔬菜水果、紧张、遗传、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有关。但这些危险因素致使心血管病变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距离心血管病的症状和体征的出现,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些危险因素可以在我们青年时代就开始侵蚀血管,中年时病情发展,但可能没有任何感觉,必须通过化验,医学仪器进行检查才能早期发现。
到中老年时,开始出现头晕、胸闷、胸痛、腹痛、肢体疼痛、麻木、视物模糊,并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偏瘫等严重的症状,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时候,心脑血管疾病才真正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重视,但那时带来的将是不可逆转的心脑损害,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所以,筛查出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早期检查,早期预防,早期干预,及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或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尤为必要。
心血管健康体检的适应人群为:
1、40岁左右的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是重点检测对象。
2、有心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病的家族史,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史者。
3、有长期饮食不科学,喜高糖、高盐、高脂饮食,暴饮暴食,进食无规律、偏食等,使热量摄取多于消耗的肥胖者。
4、有糖尿病、痛风、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症候群、脂肪肝者等代谢性疾病史者。
5、生活不规律、喜欢晚睡晚起、吸烟饮酒、情绪易激动、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工作生活压力大,工作时间长体力活动少者。这些因素也易使年轻男子,过早的患上了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