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职业病并非普通疾病,其定义与判定有严格的法律依据。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特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或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发的疾病。这类疾病必须满足四个条件: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引起;4、必须是国家法律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四个条件缺一不可,目前我国法定职业病有10大类,共132种。
●分类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9种)
典型病种: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哮喘、过敏性肺炎等。
常见行业:采矿、建材、冶金、化工。
2.职业性皮肤病(9种)
典型病种:接触性皮炎、化学性皮肤灼伤、痤疮(如油性物质导致)、溃疡等。
常见诱因:酸/碱腐蚀、沥青、紫外线辐射。
3.职业性眼病(3种)
典型病种:化学性眼灼伤、电光性眼炎(紫外线损伤)、白内障(辐射性)职业性眼病(3种)。
高危场景:电焊作业、强光环境、化学试剂操作。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典型病种: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
主要危害源:长期高分贝噪音、铬化合物、酸性气体。
5.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
典型病种:铅中毒、苯中毒、汞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常见场景:化工生产、油漆作业、电池制造。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典型病种:中暑、减压病(潜水员病)、手臂振动病、冻伤。
诱发条件:高温、高压、振动工具、极端低温。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
典型病种:放射性肿瘤、放射性皮肤损伤、急性放射病。
高危行业:核工业、医疗放射科、辐射检测。
8.职业性传染病(5种)
典型病种:布鲁氏菌病(接触病畜)、炭疽(皮毛加工)、森林脑炎(伐木工)。
传播途径:病原微生物接触、虫媒叮咬。
9.职业性肿瘤(11种)
典型病种: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焦炉工人肺癌。
致癌物关联:明确由职业暴露导致的恶性肿瘤。
10.其他职业病(3种)
典型病种:金属烟热(焊接作业)、职业性哮喘(过敏原暴露)。
补充说明:涵盖未完全归入上述类别的特殊职业病。